西部长青董事长陈金端: 用一片青山书写奋斗者“时代答卷”
胸怀报国志·奋斗正当时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胸怀报国志 奋斗正当时”讲述民营企业家奋斗故事,展现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不负嘱托,增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到企业发展战略和具体行动,以时不我待、爱拼会赢的精气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锐意进取、拼搏出彩,厚植家国情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专心谋发展,昂扬向前进。
位于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市鹿泉区的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是一片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5%,湖泊、湿地、水塘1000亩,集游乐、康养、研学、会展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而在1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山区,是当地最大的露天垃圾填埋场,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落后。
一片曾经遍布采石坑和垃圾场的荒山,如今却是绿意盎然、游客如织的文旅康养胜地。这场美丽蜕变的背后,是河北常青实业集团董事长陈金端和员工17年的坚持与奋斗。
荒山筑梦:
从能源老兵到“新农人”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当时的常青实业集团已在能源领域深耕多年,成品油贸易、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然而,陈金端却做了一个让许多朋友直呼“昏头”的决定:投资上百亿,去鹿泉的荒山里搞旅游开发。
“那时候好多人给我们打'退堂鼓'。有人说我‘不务正业’,有人说投资回报周期太长,劝我及时止损。”回忆当初,陈金端坦言,“我还年轻,不能30多岁就退休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员工跟着我,不能让他们失去方向、看不到希望,得让大家觉得有奔头。”
另一部分动力则来自于时代浪潮。党和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传统能源行业面临转型压力,而文旅康养恰恰能对接乡村振兴、生态修复、消费升级等多重战略。“我们原本做的油品、煤矿、化工等,这些都属于传统能源。那时,北方的冬天经常灰蒙蒙的,人们能玩的地方不多。我就想,能不能在北方打造一个四季常绿、四季有景的地方。”
于是,常青实业集团开启了“两条腿走路”的转型之路:一边稳住传统业务,一边倾注大量资源打造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简称“西部长青”)。这一干,就是17年。
改造荒山,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项目所在的鹿泉梁庄、水峪一带,是石家庄最大的露天垃圾填埋场,最早还是采石场。由于土地贫瘠、缺水严重、基础设施差,村民大多靠天吃饭,是全区最贫困落后的地方。面对这片荒山,陈金端没有退缩,“从96年创立常青实业集团起,困难挑战早已是家常便饭,我们不怕吃苦、不怕累。”
挖坑、碎石、换土,陈金端亲自带领团队把从外地运来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一车车地往山上拉。为了模拟热带环境,他们硬是把原本碱性的土壤调成了弱酸性。南方植物无法适应北方的气候,就先送到福建漳州“驯化”两年再移植回来。如今,西部长青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四季有景,三季有花。曾经尘土飞扬的村庄被绿意包围,PM2.5常年保持在个位数。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西部长青相继修建40多个文旅项目,包括四季滑雪场、水上乐园、露天温泉、丛林儿童乐园、德明古镇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还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
“大家都说不忘初心,我们确实‘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是一个生意人,忘了自己是做买卖的,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人,年年去山上种树。”陈金端笑着调侃自己,“这个行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但不会很快看到回报。现在来看也没那么悲观,天道酬勤,当前迎来了文旅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也觉得很幸运。”
村企融合:
乡村振兴的生态富民路
西部长青自项目启动以来,致力于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绿化荒山2万多亩,种下2000万棵树;修建大桥一座、公路20公里、绿道17公里;铺综合管廊7公里、为周边村庄通自来水和天然气;修建13座塘坝,总蓄水量达到了300多万立方米……
说起这些数字,陈金端如数家珍。在他看来,生态修复没有捷径,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既然选择做这个事,就努力把它做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孜孜不倦地努力,必然会有收获。”
多年来,西部长青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帮扶了鹿泉区梁庄、水峪、上聂庄、武庄、荷莲峪5个行政村,使村集体年增收15万,帮扶户数1300户,帮扶人数4000余人。据统计,梁庄村全村169户有200多人在西部长青就业,村民购买了汽车137辆,不少村民还在市区买了楼房。近年来,来到西部长青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利用房屋资源开办民宿,带动了当地特色民宿的兴起和发展。今年年初,梁庄村还入选了第六批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修复生态的同时,西部长青也十分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园区内的德明古镇是一座以元曲为主题文化,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的特色文旅小镇。金末元初的文学家元好问曾在鹿泉寓居八年之久,期间创作了大量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德明”二字取自元好问父亲的名讳,古镇内的亭台楼阁、道路的命名则来自元曲曲牌名和著名典故。去年还结合河北本土文化特色推出《河北梆子戏剧文献资料展》《河北梆子非遗传承展演》等特色展览与剧目。自运营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2017年以来,西部长青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旅游项目、十大文旅项目;2022年荣获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称号;今年4月获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陈金端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多次获评“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
“企业盈利固然重要,但能改变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是多少财富都无法衡量的成就。”陈金端感叹道,“看着村民从面朝黄土的农民,变成自信的创业者、民宿老板、景区员工,那种精气神完全不一样。”
生态报国:
打造北方文旅新地标
如果说西部长青是陈金端生态报国的“试验田”,那么将于9月开业的“小三亚”项目就是他突破行业天花板的“野心之作”。“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温室大棚,而是颠覆北方冬季旅游体验的生态地标。”
据了解,“小三亚”项目包括亚热带丛林智能温室、国际酒店、会展中心和康养社区四部分。其中,占地400亩的巨型智能温室,堪称一座“技术孤岛”:玻璃穹顶之下的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28摄氏度,湿度稳定在60%,PM2.5常年为优——这些数据全靠智能系统自动调节。为了营造真实的热带雨林氛围,团队专门研究了德国热带岛屿度假村和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设计,利用山体地势高差,打造出果岭草坪、海水浴场、丛林山谷、溪流叠瀑等地貌景观,精心模拟出热带山谷的小气候。“每一粒沙子、每一棵树都是团队专门从海南运回来的,要打造全球最具规模的温棚热带雨林观光园。”
业态布局上,“小三亚”打破传统景区模式,融合了电商直播、会议会展、亲子游乐、康养度假等多元功能。国际酒店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住宿和4000人的会议需求。近年来,西部长青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承办了一系列活动,如石家庄国际啤酒节、省市旅发大会等。即将开幕的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将“小三亚”设为石家庄分会场。
优美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新优势。随着文旅康养、生态农业、绿色科技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绿水青山正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陈金端希望这里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成为服务于全国消费者的电子商贸智慧园区。“把赵县的雪花梨、迁西的板栗、藁城的宫面通过会展中心的直播卖向全国。”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驱动下,文旅康养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谈及接下来的发展,陈金端充满信心。“西部长青将以‘科技长青、人文长青、绿色长青’为目标,致力于成为华北地区文旅新地标和乡村振兴的典范。同时,积极吸引周边游客,推动旅居地产区域化发展。长期以全球领先者为标杆,通过构建高品质的森林康养环境、引入先进的医疗康养团队和技术设施,推动文旅康养由传统模式向智慧康养转型,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跃升。”
作为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民营企业家,陈金端对新时代民营企业的使命有着自己的思考:民营企业应恪守“创新为要、厚责为盾、韧行致远”的精神内核,着力解决好企业何以立、何以存、何以远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强大,不在规模而在格局,要提高站位,以创新剑指未来、以责任锚定价值、以韧性穿越周期,让企业成长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方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百年企业的坐标。”
站在西部长青的山顶远眺,绿意盎然的山谷与远处繁华的都市轮廓交相辉映。“让顾客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让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大,让员工生活过得更加体面”是陈金端最想实现的目标。“我常说,‘一句话一辈子一件事一生情’不仅是一句歌词,也是对西部长青奋斗的真实写照。”
或许,这就是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报国方式——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进程,用一片青山、一座乐园、一方福祉,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者答卷”。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