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先一公里”——浙江创新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实践
民营企业多在乡镇(街道、园区)聚集,是浙江民营经济的重要特征。2022年,浙江省工商联在全国率先开展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建设工作,致力于将亲清政商关系下沉到乡镇街道。几年来,从最初12个乡镇(街道、园区)先行探索,到如今59个乡镇(街道、园区)扩面实践,浙江以资源联动、协同共进为路径,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辨识度的亲清政商关系建设新路,正在把乡镇(街道、园区)这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先一公里”。
既要“大气候”,又要“微生态”
浙江省高度重视亲清政商关系工作。2016年12月,就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对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提出8个“严禁”,对规范非公经济人士行为提出5项“不为”,厘清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业合情合理、合法合纪交往的界限。2023年12月,根据省委部署要求,浙江省工商联会同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统战部制定印发《浙江省亲清政商交往若干行为指引(试行)》,即政商交往“三张清单”,这是浙江省出台的首个专门规范公职人员与民营经济人士交往行为的省级文件,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
2024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加强新时代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政商亲清交往,推进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实践探索”,首次将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实践探索工作写入省委文件。
“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筑牢了亲清政商关系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涵养全省政治生态‘大气候’提供了有力保障。”浙江省工商联负责人表示,基层乡镇(街道、园区)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最小颗粒度”,是党风政风的“微生态”,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在推动亲清政商关系建设中积极塑造健康“微生态”,为“大气候”注入更多养分。
记好“心头账”,做好“暖企事”
清晨7点,丽水龙泉市安仁镇的泵阀企业已经机器轰鸣。作为龙泉第一工业大镇,这里200多家工业企业的“烦心事”,都装在镇干部的“心头账”里。
“我们深化‘千名干部驻千企’专项行动,调派15名业务骨干担任服务专员,对规上企业、重点外贸企业等实行‘一企一员’全覆盖服务。”安仁镇负责人介绍,通过畅通政企交流渠道,用好“亲清会客厅”“亲清讲坛”两大阵地,丰富拓展“亲清服务团”“亲清面对面”“亲清直通车”三个载体,今年以来,召开多次泵阀行业主题恳谈会,收集涉及技术人才招工、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企业诉求10余条,并形成任务交办清单。2024年工业总产值超2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十亿元大关。
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创新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示范基地”,包含亲清会客厅、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S店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合规中心、清廉民企展示墙等多个阵地,融合政情恳谈、政策宣讲、信息收集、矛盾协调、廉情监督等多个功能。自2022年8月开馆以来,已举办各种形式廉政教育活动、亲清政商恳谈会60余场。
“我们依托街道‘法管家’品牌,打造‘一中心四站点’法治服务网,通过点对点‘每周坐诊’、键对键‘远程出诊’、面对面‘沙龙会诊’,为辖区企业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鄞州区工商联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法管家”团队举办法律沙龙33场,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1231件次。
金华永康市龙山镇则创新实施“五师助企”机制,在浙商回归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挑选医师、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派指导员,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同时,织密三级治理网格,以园区数字网格作为中枢、干部驻企网格作为纽带、企业微网格作为末梢单元,层层递进构建亲清园区高效治理网络。实施以来,矛盾纠纷数同比下降18.9%,有效警情数同比下降20.8%。
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打造“四+”模式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综合体,包含康康监察巡逻小分队、“康康大家说”线上线下平台、小区清廉驿站、星级评议制度等多个载体。康桥街道负责人介绍:“我们依托‘康康监察巡逻小分队’品牌,构建‘一站多点’基层监督网,通过面对面‘巡查走访’、点对点‘接访约谈’、线上线下‘议事恳谈’,提供全方位监察服务。”如今,监察联络站已开展各类监督活动和廉政教育60余场次,收集处理意见建议200余条。
搭好“连心网”,建成“直通站”
商会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力量。乡镇商会通过制定指导性意见、与基层政府部门联建等方式,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发挥了社会协同的纽带作用。
嘉兴平湖市南市商务区楼宇商会是浙江省工商联首批“亲清直通”站点,覆盖16幢商务楼宇、1300多家企业和9000余名员工,创新构建了商务社区管理模式。
“我们坚持‘像服务社区居民一样服务会员企业’理念,形成‘企业所需’‘员工所盼’‘商会所能’三张清单。”商会负责人介绍,商会实施“1+8+N”网格化服务体系——1个商会、8个网格、每个网格联系N个会员企业,商会会长或副会长担任网格长。今年以来,已走访会员企业200余家次,解决劳动用工、政策兑现等问题15项。2024年,商会所在楼宇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缴纳税收近20亿元。
温州市洞头区工商联联动北岙街道商会,创新推出亲清政商关系“8+8+8”三张清单,建立“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22位区四套班子领导挂联商会协会和优秀企业家。近两年来,通过常态化走访,收集企业问题648个,办结率达98%以上。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落地多个10亿级规模项目。
台州临海市沿江镇商会推出企业服务“直通车”,创新“1+3”服务模式,承诺企业问题“1天响应、最快7天解决”,今年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等难题110项。在清廉建设上,该镇率先实现清廉民企全覆盖,组建“合规顾问团”,当好企业“廉政管家”,原创清廉微电影《妈妈的玻璃罐》入围全国大赛,用身边故事传播清廉理念。
企业是亲清政商关系的主体,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各级工商联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旁观者”变成“共建者”。
走进台州路桥区蓬街镇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浙江荣鹏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区、休息区、楼梯间,廉洁修身等主题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浓厚的企业清廉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在路桥香港青年产业园,80余家企业全部建立廉洁管理体系,设置“清廉观察员”42名。作为清廉园区创建样板,园区企业的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43%,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8.6%。
珍惜“一枝独秀”,追求“百花齐放”
从焕发新生的古镇老街,到“数智赋能”的镇级平台,再到打造清廉街道商会……一场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基层实践,正在之江大地全面铺开,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亲清实践路径。
千年古街华丽转身。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杜泽老街商会创新“商会+银行”合作模式,为30余家商户提供超千万元低息贷款,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精心打造文旅“组合拳”,线下举办“非遗美食节”“网红游老街”等活动,线上运营直播间扩大影响。坚持“修旧如旧、新老并存”业态布局理念,实现古风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建立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去年以来解决商户各类问题100余个。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杜泽老街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企业营收合计约5500万元,真正实现了千年古街的华丽转身。
专业服务赋能“亲清家园”。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率先打造全市首个镇级“亲清家园”,创新“三方运作”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搭建“亲清在线”政企沟通平台,1500余家企业实现政策申报全程网办,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该镇还设立每月固定“政企联谊日”,推行“当场办、限时办、协调办”三办机制,企业问题解决满意度超98%。优质服务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古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同比增长5.7%。
清“峰”助廉夯实发展支撑。台州市路桥区峰江商会打造“清‘峰’助廉”工作体系,将清廉商会建设融入商会运行和监管全过程。凡是入会的企业,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商会法律顾问团开展“法护营商”活动,为企业提供合规审查服务82次,化解合同纠纷涉及金额5600万元。推动“清廉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街道联合商会建立了《反商业贿赂公约》,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实现“接诉即办-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
党建注入发展动力。舟山市定海区盐仓街道以“和美仓盈红帆添秀”商会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实施“党建+服务”模式,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护航。5年来,成功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落户亿元以上项目20多个,完成投资超百亿元。
……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先一公里”,从“管理”到“服务”,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浙江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探索实践,不仅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样本,而且对于如何更好发挥工商联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